發布時間: 2014-10-5 11:35 來源: 中國物流與采購網
近日,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和中國物流學會正式發布了《第三次全國物流園區(基地)調查報告》。該報告顯示,我國物流園區的數量穩步增長,分布結構發生了變化,出現了轉型升級的態勢,增值服務有了明顯的發展,同時也呈現出三個方面的發展趨勢。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表示,最終核實確認的物流園區(基地)數量為754家,其中名稱中包含“物流園區”的為677 個,包含“物流基地”的為59 個,包含“港”的為18 個,并以此形成《2012年度中國物流園區(基地)名錄》。
園區數量穩步增長 分布結構發生變化
2012年的754家比2006年的207家增長264%,比2008 年的475 家增長58.7%。從物流園區的區域分布來看,長江中游經濟區最多,為139 家,然后依次是北部沿海經濟區128家、西南經濟區98家、黃河中游經濟區93家、東部沿海經濟區93家、南部沿海經濟區84家、西北經濟區63家、東北經濟區56家。
對比2008年全國物流園區的區域分布,不難發現,目前我國物流園區布局已經發生了結構性變化:一是北部沿海經濟區的園區數量增長較快,已經超過東部沿海經濟區和南部沿海經濟區;二是長江中游經濟區、黃河中游經濟區、西南經濟區和西北經濟區四個中西部區域園區數量上升快;三是東部沿海經濟區以及南部沿海經濟區的園區數量與2008 年相比有所下降。
物流園區地理分布的變化既受外在經濟環境的影響,又有園區自身調整的原因。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后,我國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空間轉移速度加快。另外,經濟相對發達的沿海經濟區,服務創新速度較快,部分地方政府開始考慮園區發展的階段性特點,通過政策引導和市場機制,推進物流園區的優勝劣汰、優化整合、服務和價值提升,使得園區數量有所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