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郵 發布時間:2018-11-20 8:13
“中國網購者‘光棍節’當天消費創紀錄達到308億美元。”
“贏得‘光棍節’,意味著將贏得手機用戶。”
“京東加入東南亞購物節,‘光棍節’走俏曼谷。”
連日來,“雙11”熱度不減,這個被公認為全球最大的購物節持續“霸屏”外媒,正在成為全球教科書式的營銷范本,并被拿來研究與對比。
外媒們再次為中國的消費能力所震驚。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援引路透社消息稱,中國電商巨頭阿里巴巴集團在“光棍節”當天,交易額達到創紀錄的308億美元。“阿里僅用了短短16個小時,銷售額就超越了去年全天。”報道還介紹了“雙11”的來歷。
NBC報道還稱,深受中國及全球買家喜愛的商品包括蘋果手機、家具、奶粉,成為“雙11”當天第一個小時的爆款品類。小家電和化妝品銷售亦十分強勁,但大件商品如大家電表現得差強人意。NBC援引阿里巴巴執行副主席蔡崇信的話稱,這符合房地產市場當前較為低迷的現狀。
不過,震驚的同時,外媒也發現了成交額增速在下降。NBC稱,今年阿里巴巴的“雙11”年度銷售額增速從39%下滑到了27%,也是這個購物狂歡節10年來的最小增幅。包括北京、上海在內的特大城市的網絡銷售放緩,而據阿里透露,第四季度有75%的新用戶來自欠發達地區。NBC稱,阿里巴巴也面臨其最大的競爭對手京東“618”購物節的挑戰。而隨著全年各類促銷活動的多樣化,消費者不再把“雙11”看作是唯一買到實惠的機會了。
福布斯網站則在指出“中國電商1日銷售額超過大多數國家1年的電商銷售額”的同時,還分析了零售商需要關注的3個特點。
一是中國消費市場被喚醒。福布斯文章稱,盡管在一些場合聽到有關“中國經濟軟著陸”“中國消費降級”等聲音,但在中國消費領域,好消息多于壞消息,如阿里巴巴的“雙11”銷售額達到308億美元,增速超過20%。這個數字是許多其他經濟體電商的最高增速。
二是美國品牌備受關注。文章稱,中國的消費力無須置疑,對國際品牌的關注度越來越高,尤以美國品牌為主。更讓很多人吃驚的是,中美貿易摩擦并沒有影響普通消費者對中美貿易的判斷,美國品牌也在快速推出適應中國消費者的產品。三是創新不斷。中國消費者積極擁抱創新,而電商也沒有讓消費者失望。京東打造無人車隊,阿里巴巴借盒馬鮮生詮釋其“新零售”理念,推出機器人服務員和30分鐘快遞到家的服務、無現金交易等。
福布斯的文章稱,中國的電商發展受兩個因素長期驅動,中國人消費水平的提高以及傳統渠道接軌電商的趨勢。因此,“中國電商的發展腳步未來20年都不會放慢”。
這邊是全球銷售額第一的中國電商購物節,那邊是即將到來的西方圣誕購物旺季,眾多外媒也喜歡拿二者來比較。
雅虎財經報道稱,中國“雙11”當天,僅阿里平臺(包括天貓、淘寶、速賣通和Lazada)的網上訂單超10億個包裹,這讓美國即將到來的圣誕購物旺季訂單量顯得矮人幾分。另一個巨頭京東也交出了傲人成績單,去年11月1日~11日期間,銷售額達229億美元。據Adobe統計,2017年,美國感恩節、“黑色星期五”和網絡星期一的網購銷售額為145億美元,今年3天的假期銷售額有望達到234億美元。”
美國財經媒體彭博社報道稱,中國消費者對國際品牌的認可度越來越高,因此,“美國和國際零售商應該關注‘雙11’之后‘黑色星期五’對于中國跨境網購市場的重要性。”文章稱,中國的“黑色星期五”消費者對外國優質產品保持較高忠誠度。去年,91%的中國“黑色星期五”網購者認為其購買的商品物有所值。因此,零售商不應一味追求低價,要保護品牌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