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海外網 發布時間:2018-6-25 9:2
據核財經APP 區塊鏈,這個崛起于極客小圈子的“顛覆性”技術,開啟了價值互聯網的新篇章。業界普遍認為,區塊鏈終將改變世界,數字資產將成為最重要的資產形態。
對立于潮頭的人們,撲面而來的是太多的未知和變數,交錯上演的是人間的悲劇與喜劇:勇敢者躊躇滿志,悲觀者深惡痛絕,無動于衷者則注定會被時代遺忘。
數字經濟發展浪潮中的我們,究竟如何理解區塊鏈帶來的機遇?如何作基本的風險辨別?又如何在區塊鏈浪潮中理性投資呢?
為此,《核財經》APP與國家互聯網金融安全技術專家委員會秘書長吳震進行了對話。
“其實,對于普通人來說,不能將區塊鏈看成一個無所不能的黑盒或概念,不能盲從盲信盲目投資。目前區塊鏈行業炒作概念現象突出,需要基于常識和邏輯進行分析和辨別。” 國家互聯網金融安全技術專家委員會秘書長吳震說。
應用落地為何如此困難?
盡管區塊鏈行浪潮洶涌,但吳震認為區塊鏈項目實施難度很大。并且,投資與投機的結構性的“失衡”對應用的落地沒有任何好處。
核財經:您是從什么時候接觸區塊鏈的?
吳震:應該是從2016年年中,當時我們建設的國家互聯網金融風險分析平臺,有一塊是對虛擬貨幣進行監測,因為監測虛擬貨幣才和區塊鏈有了一定的關系。
核財經:接觸區塊鏈之后,您覺得哪些地方比較吸引您呢?和其它火熱的新科技有什么不同?
吳震:因為我本身是技術出身,所以對新技術的理解把握還是比較好的。區塊鏈這個技術在我們看來,其想法和創意是比較好的。
大家也都知道,區塊鏈就是諸多已有技術的一個結合與創新,但是,它把這個東西能夠想出來,是比較有創造力的,而且切中了金融的要害。我認為,區塊鏈是從虛擬貨幣抽離出來的一個概念,虛擬貨幣就是區塊鏈的一個典型應用。它的某些應用具有顛覆性潛力。
核財經:除數字貨幣外,區塊鏈技術在各個行業應用落地的解決方案被快速推出,您覺得大規模應用落地是否可期?
吳震:區塊鏈現在被通常認為有一些其它應用,比如說慈善、物流、防偽等等領域。從我個人來說,并不是特別看好。
主要的原因是,工程實施運營難度太大。比如防偽,目前整個防偽都是終端防偽,煙酒現在都是在終端的產品上做防偽的技術,別人很難假冒。但是,它有一個問題是,如果別人掌握了它的技術的話,這個防偽就形同虛設了。再比如說奶粉,別人如果掌握了防偽編碼的話,造出很多罐奶粉,消費者就要受到損失。而這些,如果區塊鏈被完整實施的話,技術上是成立的。完整實施指防偽鏈上的所有節點都積極參與,都真實記錄。但這個前提很難做到,所以說,理論上成立,現實中很難大規模落地。部分節點參與的情況還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核財經:區塊鏈技術的應用落地取得成功的鑰匙是什么呢?
吳震:第一,要求所有的相關方參與;第二,要有積極寫入區塊鏈的積極性,比如建立溯源鏈,這會涉及到很多環節,如果沒有動力,僅靠管理是很難維持的;第三,寫入的真實性問題,要保證數據在寫入前是真實的、沒有問題的;第四,工程的實施難度,比如說區塊鏈扶貧,因為區塊鏈的節點可能是鄉鎮一級,那些地方IT設施和能力比較薄弱,更別說是區塊鏈,所以說實施難度不可忽視。
在我看來,一是區塊鏈領域里還會有技術演進;二是基于區塊鏈的個人價值挖掘上,還要繼續挖潛;三是在社會協同層面上還要進行深入思考。
從另一個層面,作為一個技術出身的人來說,我們不宜用當前的看法,去判斷未來發展的可能,也許它的一些問題在將來就解決了,亦或者會產生更加豐富的場景,所以我們也不宜輕易地否認它的價值。
追的是風口還是陷阱?
在業界流傳的各種暴富神話中,炒幣似乎成了一種階層躍升的捷徑,令人趨之若鶩。但是,火爆背后蘊藏的可能是滅頂之災。其實,任何一種暴富的可能,何嘗不是一路坎坷、滿地荊棘呢?
核財經:據我了解,國家互聯網金融安全技術專家委員會(IFCERT)在2018年5月18日發布了一個聲明,稱有421種數字貨幣帶有詐騙經營跡象,請簡單介紹一下。
吳震:我們“國家互聯網金融安全技術專家委員會”是由工信部指導的,基于國家互聯網金融風險分析技術平臺,對假虛擬數字貨幣平臺進行監測發現,截至2018年4月,累計發現假虛擬貨幣421種,其中60%以上的假虛擬貨幣網站服務器部署在境外,以逃避監管。這些幣大多沒有技術基礎,只是采用區塊鏈概念,而且多采用層級制、積分制等傳銷模式,宣傳一些宏偉概念或一夜暴富,具有極高的風險。
核財經:目前,上至資本平臺下到普通投資者,都對區塊鏈項目有著濃厚的興趣,您認為他們入場區塊鏈有哪些潛在風險?如何應對這些風險?
吳震:其實,入場區塊鏈帶來的風險是多方面的。從大的層面上來講,重點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經濟風險;二是社會風險,包括詐騙引起的群體性事件和投機氛圍和暴富心態等;三是技術風險,這里邊有邏輯風險,就是說從區塊鏈的技術架構和設計原理上有風險,還有實現風險,包括算法選擇、代碼漏洞等,而且還可能有來自外部的風險,包括交易所被盜、密鑰盜取、黑客攻擊等。總之,這些風險都是需要值得防范的。
我覺得應對區塊鏈風險主要體現在三個層面,首先,企業層面,對于企業而言,要加強自律,要加強技術研發和關鍵技術突破,踏踏實實的進行技術基礎和產業的結合,其次,在用戶層面,從思想上要提高風險意識,搞不懂的就不要投資,不要被花俏的概念和包裝引用,另外要提高辨識能力;第三,國家監管層面,既要技管結合,以技術對技術監管,還要行業治理,進行一些行業的規范。
發展與監管要形成正向推動力
核財經:區塊鏈作為一項新興技術,安全與監管是繞不開的,您如何看待區塊鏈安全問題呢?
吳震:隨著區塊鏈應用的范圍和深度逐漸擴大,安全是必須要引起足夠重視的課題。根據我的觀察,區塊鏈系統的安全受多個層面的影響,包括基礎設施、算法設計、協議設計、代碼實現、安全管理等。
與此同時,已經發生了為數不少的安全事件,不管是數字貨幣交易平臺被攻擊,還是智能合約漏洞,亦或是個人密鑰丟失或竊取等方面,我們從發展形勢上分析,攻擊手段在日益升級,損失數額驚人。
就拿5月份來說,比特幣黃金BTG遭受51%攻擊,惡意礦工實施雙重支付,涉及388201個BTG,價值約1800萬美元。此外,5月29日360發表文章稱發現EOS平臺的高危安全漏洞,部分漏洞可以在EOS節點上可遠程執行任意代碼,即可以通過遠程攻擊直接控制和接管EOS上運行的所有節點。凡此種種,都是非常嚴重的。
核財經:5月,工信部發布的《2018中國區塊鏈產業白皮書》稱,目前中國區塊鏈產業處于高速發展階段,產業鏈條已經初步形成。放眼整個區塊鏈,您對其未來的發展是怎么判斷的?
吳震:工信部發布的《2018中國區塊鏈產業白皮書》是國內第一份官方發布的區塊鏈產業白皮書。我認為,雖然近期處于強監管之下,但是從長期來看區塊鏈還是處在早期。盡管區跨鏈提供了很有想象力的前景,但新技術帶來的新產業機會還需要大量的實踐才能驗證。我們看到,區塊鏈在虛擬數字貨幣上是有用的技術,但在這之外,其其他領域應用的發展還不成熟,其底層技術還有待進步,其應用場景還需進一步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