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物流行業面臨轉型危機 突破反擊指日可待
來源:山東物流網 發布時間:2016-7-11 8:55
隨著時代的快速發展,我國物流行業正在經歷著快速革新和立異。劇有關人士透露無人機、云倉儲、機器人等都將出現在未來物流行業中,讓整個行業充滿“才智轉型”的期待。
但是,記者在采訪中發現,現在物流職業的信息化基礎設施還處于初級階段,運輸及倉儲信息化低、各物流公司數據分割等仍需打破,業內人士以為,才智物流是一個復雜的系統,不簡單等于無人機、機器人,還應包括數據打通、效勞標準一致等,真實完結才智物流還需時日。
只是10年間,我國躍升為全球榜首的網購大國和快遞大國。本年3月,阿里巴巴集團對外宣布,2016財年電商交易額到達3萬億元人民幣。背靠高額的網絡零售額,有人說,物流職業已是我國誕生的“最了不得的奇跡”。
據國家郵政局發布的數據,2015年全國快遞年業務量累計完結206.7億件。從100億件到200億件,只是用了432天。與之相對應的是,物流公司日均處理量已到達近6000萬單。由北京交通大學、阿里研究院和菜鳥網絡聯合發布的《全國社會化電商物流從業人員研究報告》顯現,承當了其間首要投遞業務的電商物流從業人員到達203.3萬人。
有組織預測,未來我國每日的快遞包裹將會到達3億單。在這樣的量級下已不能僅依靠人的力氣,而需求技能、數據等才智力氣。武漢物流行業負責人稱,快遞業開展到今日已有適當的規模,下一步要保速提質,開展速度要堅持,效勞質量也要進步。在互聯網經濟年代,物流行業也要取得雙贏,要害要使用信息化來推進快遞物流業的開展。
武漢物流行業這些年得到飛速開展,但全體質量卻難言世界領先,高運營本錢也制約職業開展。據菜鳥網絡供給的數據顯現,以社會物流總本錢占GDP的比重為例,這項直接影響經濟體綜合實力的目標,發達國家只占8%,而我國現在是16%,有無窮的降低空間。
據統計近幾年,京東物流和菜鳥網絡之間的“競賽”備受矚目,兩者實施不一樣的物流開展途徑。京東砸重金自建倉儲,高投入給京東帶來了更多的用戶;而菜鳥專心創造渠道,它的物流建造思路是使用社會化資本的協同,聯合了其電商渠道所能集結的第三方物流合作伙伴,例如順豐、三通一達、我國郵政等。
而無論是上述哪種途徑,都不得忽略的是,我國快遞已進入年業務量“200億件”年代,有必要考慮和處理一個共同的疑問——怎么讓海量包裹更快非常好地送到達每一個消費者的手中。物流行業的轉型現已火燒眉毛, 而突破反擊也將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