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億歐網 發布時間:2018-3-19 9:7
今年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傳化集團董事長徐冠巨提議,建議把供應鏈服務體系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翻看去年兩會的資料,我們發現了類似的提法,從措辭上的不同,也可以看出一些含義的變化。
從政協委員到人大代表
2017年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傳化集團董事長徐冠巨提交了《關于發展智慧供應鏈,推動供求關系實現動態均衡發展的提案》的提案。他建議把集成和提升供應鏈體系上升為國家戰略,把智慧供應鏈服務列為重點扶持產業;他還提出,增強實體經濟的競爭力和內生動力,就得補足生產性服務業短板。
2017年10月13日,國務院發布首個供應鏈政策《關于積極推進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的指導意見》,并首次將供應鏈創新與應用上升為國家戰略。
今年兩會期間,徐冠巨再次作了供應鏈的相關建言。這一次,他的身份不再是擔任了20年之久的全國政協委員,而是全國人大代表;這一次,他建議把“供應鏈服務體系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
從“集成和提升供應鏈體系”到“供應鏈服務體系建設”,雖然只是措辭上的變化,但也反映了背后的不同含義。
措辭變化,含義各不相同
在徐冠巨看來,制造業轉型升級的關鍵,就在于發展生產性服務業。早在2017年兩會期間,他就在與媒體交流中提到:與生活性服務業相比,生產性服務業是短板,也是藍海,物流、供應鏈將大有可為;提振實體經濟,著力生產性服務業是戰略舉措。
從兩次對供應鏈不同的提法來看,“集成和提升供應鏈體系”,主要還是針對供應鏈服務本身,認為中國的供應鏈服務體系化建設不足,同時自身服務水平有待提升;而“供應鏈服務體系建設”,更加強調供應鏈行業作為服務業的本質屬性,但有別于旅游、餐飲等生活性服務業,供應鏈屬于生產性服務業的典型代表,是為生產制造型企業服務的。既然是服務業,就應該像生活性服務業一樣,有完善的法律法規約束,有健全的行業標準體系,所以供應鏈服務也應該建設出一套符合生產性服務業規則的體系。
2017年10月13日,國務院發布的首個供應鏈政策,提出將供應鏈創新與應用上升為國家戰略,這個提法與上述兩種都有所不同,它更強調供應鏈作為一種工具的實際作用。站在國家戰略的角度看,供應鏈的創新和應用,主要是服務于供給側改革,正如怡亞通董事長周國輝所說,供應鏈本質上是供給側改革,供給側改革要運用供應鏈思維,供應鏈思維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思想是一致的。
做好“服務者”的角色
物流是供應鏈(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其中的一部分,僅僅做好了物流,不代表就能做好供應鏈。事實上,我們也可以看到,很多物流企業從單一的細分市場向著綜合型物流企業轉型,隨后又向著供應鏈企業的方向轉型。一些貼著“供應鏈”標簽的物流企業,并沒有很好地理解供應鏈,而只是覺得供應鏈比物流企業更加“高深”。
根據徐冠巨的提法,供應鏈應該突出其服務業的本質特征,核心是為生產制造型企業服務。所以供應鏈服務必須要融合到企業的生產制造和銷售的整個環節中,需要了解企業的產品特性,能夠擔任企業生產流通方面的專業顧問。就好比一家廣告公司為客戶制作廣告,首先要對產品有著十足的了解,并且能夠從消費者的認知角度去撰寫文案、設計圖案、拍攝視頻,并且要能夠打動消費者,才能算是成功的廣告。
對于供應鏈企業來說,同樣是為客戶服務,不同的是,它需要幫助客戶更好地優化生產制造銷售的各個環節,雖然供應鏈企業不直接接觸消費者,但最終為產品買單的,檢驗產品質量與口碑的,依然是消費者。從這個角度看,生產性服務業與生活性服務業也是一脈相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