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證券日報 發布時間:2024-2-1 9:51
■ 李春蓮
當前,我國數字經濟處于高速發展時期,正深刻改變著經濟社會的發展進程。而算力作為數據處理能力的集中體現,成為重要的生產力。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數據局等部門聯合印發的《深入實施“東數西算”工程 加快構建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的實施意見》首次提及“算力電力協同”,并提出到2025年底,算力電力雙向協同機制初步形成,國家樞紐節點新建數據中心綠電占比超過80%。
這意味著算力與電力需要形成相互支撐的發展態勢,而這也是形成新質生產力的重要推動力。一方面,算力支撐電力系統的平穩高效運行。隨著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電力系統的運行越來越依賴于算力。例如,智能電網的建設需要大量的數據處理和分析,這需要強大的算力支持。算力的提升可以加快電力系統的數據處理速度,提高電力系統的運行效率和穩定性,從而保障電力供應的可靠性。
另一方面,電力支撐算力持續穩定發展。算力設施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穩定、高效的電力供應是算力設施正常運行的重要保障。通過智能電網的建設和能源互聯網的發展,可以實現對可再生能源的調度和優化,提高電力供應的穩定性和可靠性,從而保障算力設施的能源需求。
作為數字經濟時代的核心生產力,算力是耗電大戶。在算力需求井噴以及“雙碳”目標的大背景下,承載著底層基礎設施功能的數據中心如何進一步節能降碳又成為其中的核心問題。那么,該如何下好算力與電力協同發展這盤棋?
可以確定的是,傳統的電力能源供給方式和成本已經無法適應綠色算力的要求。大規模使用基于新能源的綠色電力是大勢所趨。而保證綠電供應,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建設以及并網都需要提速。
截至2023年11月底,我國大型風電光伏基地第一批已建成并網4516萬千瓦,第二批、第三批已核準超過5000萬千瓦,正在陸續開工建設。根據國家能源局最新表態,2024年,大型風電光伏基地第二、三批項目建設力度也將加大。
事實上,“東數西算”的建設格局與大型風電光伏基地的多數區域重合,這也為算力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產業基礎,雙方具備相互協同的條件。
自2022年“東數西算”工程正式啟動以來,西部地區數據中心行業發展迅速,隨著算力需求的大規模增加,未來將有更多的數據中心投產使用。在此背景下,提升綠電在數據中心的使用率是當下亟待解決的問題。
生態環境部發布的數據顯示,預計到2025年,全國數據中心用電量占全社會用電量的比重將提升至5%,到2030年全國數據中心耗電量將接近4000億千瓦時。
筆者認為,下好算力與電力協同發展這盤棋,必須大力發展以綠電為基礎的算力,這是加快算力基礎設施建設的必然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