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證券日報 發布時間:2022-11-17 9:45
本報記者 曹 琦
11月12日至14日,2022世界VR產業暨元宇宙博覽會在江西南昌舉行,包括華為、HTC、科大訊飛等在內的200多家知名企業和機構參展,涵蓋AR/VR產業鏈硬件、軟件、服務及應用等各方面,吸引大批市民走入場館體驗新產品、感受新技術。
華為在本次大會上發布了首款智能觀影眼鏡Huawei Vision Glass,該產品將120英寸的虛擬巨幕裝進用戶口袋里,帶來沉浸式影音體驗。華為展區相關負責人介紹,“過去我們戴VR眼鏡總覺得不夠亮,但是這款眼鏡亮度足夠,讓影像的質感還原影院的效果。此外,新品還具備多設備兼容性,與手機、平板、筆記本電腦等設備快速連接、即插即用。”
工信部等五部門此前印發的《虛擬現實與行業應用融合發展行動計劃(2022—2026年)》提出到2026年我國虛擬現實產業總體規劃超過3500億元及虛擬現實終端銷售量超過2500萬臺等產業發展目標。由此,可以預測VR產業未來幾年將迎來新的戰略機遇期。
關鍵技術不斷突破
AR/VR點亮元宇宙
隨著眾多關鍵技術不斷取得突破,VR應用正逐步走進人們的日常生活。
“圍繞著AR/VR領域持續開展技術研究,我們已經具備了規模商用的基礎,在光學領域已經可以支持4000PPI的微小屏幕,極大地提升了顯示效果。在端側計算上,當前芯片可以支持8K 60幀,未來可以到12K 90幀。在佩戴重量上,VR眼鏡可以做到小于170克,AR眼鏡可能低于80克,佩戴體驗越來越好。”華為終端BG首席運營官何剛介紹。
回顧VR產業的發展歷程有哪些主要變化?“隨著VR硬件佩戴眩暈、傳輸延遲等共性問題得到解決,影視、游戲、社交、直播等VR內容的制作產業逐漸成熟,VR產業在硬件、軟件、內容應用等各環節日益成熟完善。”會上中國聯通董事長、黨組書記劉烈宏表示。
此外,VR技術正推動元宇宙產業加速演進。隨著VR產業不斷成熟,元宇宙催生更多的場景應用,迎來廣闊的發展機遇,為加速新型工業化進程、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融合發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撐。
“元宇宙本質是融合,這種融合包括了物與世界的數字化以及現實世界的物理化。AR/VR就成為元宇宙非常重要的入口,就像我們手機是移動互聯網的入口一樣,AR/VR帶來了虛擬現實與自然交互的體驗,這種體驗將會完全改變我們的生活和工作,驅動未來十年的發展。”何剛分析認為。
而作為元宇宙的關鍵入口和重要的呈現方式,虛擬現實相關產業有望做強做大,也將進一步完善元宇宙產業的生態體系,共同推進數字經濟的蓬勃發展。2021年全球虛擬現實頭顯設備出貨量快速增長,首次突破年出貨量一千萬臺被視為一個重要的拐點。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院長、虛擬現實產業聯盟副理事長張立表示,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終端市場迅速擴大,開啟虛擬現實產業爆發增長新空間。國內外科技巨頭持續發力虛擬現實產業,虛擬現實的傳感、交互、建模、呈現技術不斷取得突破,用戶在交互、顯示、佩戴舒適感等方面的體驗不斷提升。
“用于虛擬現實頭顯的超短焦光學方案成為今年各廠商主要布局方向,極大地降低了整機的厚度和重量。同時,越來越多的頭顯終端產品支持眼動追蹤與注視點渲染功能,在提升VR內容視覺效果的同時,也優化了設備算力的使用效率。今年全球發布了多款AR眼鏡,眾多國內AR產品成為全球AR市場增長主力軍。”
已進入規模化落地階段
部分行業共性問題待解決
根據賽迪智庫預測,2025年國內虛擬現實產業的規模將超過2500億元。隨著虛擬現實技術對實體經濟賦能作用的逐漸釋放,2025年有望帶動萬億元市場規模。
不過當前VR產業同樣面臨一些行業共性問題,“現有VR終端顯示能力最高為4K到5K(4320×2160分辨率,實現105度FoV,60像素/度),距離ITU標準定義的VR終端8K顯示能力(7680×4320分辨率,實現128度FoV,60像素/度)仍有較大差距。”中國工程院院士、深圳大學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院長丁文華表示。
他認為,中國應抓住時機攻克決定行業走向的共性關鍵技術,打造開放并舉的“復合宇宙”體系。也有業內人士呼吁,AR/VR的發展需要產業界一起發力,構建總體技術架構和接口規范,降低開發、互聯成本,解決行業共性問題。
在本次大會上,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張小燕對《虛擬現實與行業應用融合發展行動計劃(2022-2026年)》進行了深入解讀。張小燕表示,《行動計劃》延續了兩條主線,一是持續豐富虛擬現實硬件產品和內容供給。二是夯實關鍵核心技術,補齊產業鏈短板。
其中提出了構建“虛擬現實+”融合創新能力體系,推動近眼顯示等關鍵領域研究,強化虛擬現實與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通過加快突破產業薄弱環節,提升內容生產智能化水平與研發創新能力,發揮虛擬現實整機帶動作用,以虛擬現實核心軟硬件突破提升產業鏈韌性。
記者注意到,日前國家虛擬現實創新中心正式揭牌落戶江西南昌,這一創新中心將聚焦制約我國虛擬現實產業發展的關鍵共性技術難題,建設關鍵共性技術研發、測試驗證、檢測、技術服務、人才培養和國際合作等平臺,逐步構建覆蓋虛擬現實全產業鏈的產業創新生態,推動我國虛擬現實產業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