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經濟網 發布時間:2022-6-27 10:15
中國經濟網北京6月23日訊(記者 王惠綿)當前,國家正在大力推動“東數西算”,算力基礎設施正成為數字經濟發展的新引擎,在數據要素賦能經濟高質量發展過程中發揮關鍵作用。今日,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在“東數西算”發展研討會上表示,“東數西算”的加快推進將有效激發數據要素和算網協同產業發展,還將催生新產業和新業態。
據悉,由新華網客戶端與至頂網聯合舉辦的《對話數字中國》特別節目——“東數西算”發展研討會暨《人類計算簡史》新書發布會于6月23日舉辦。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國家發改委國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產業發展部主任單志廣,工信部通信科技委專職常委、CCSA網絡與業務能力技術工作委員會主席趙慧玲,中國信通院云計算與大數據研究所所長何寶宏,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第五編輯室主任任麗娜,華為中國政企數據中心解決方案總裁常成,至頂科技CEO兼總編輯高飛等出席研討會。
此間,中央黨校出版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兼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社長崔憲濤為活動作了書面致辭。崔憲濤表示,由何寶宏主編,王蘊韜、孫封蕾編著的《人類計算簡史:從中國算盤到數字經濟》一書,由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出版。在我國已經進入數字時代,數字經濟蓬勃發展的今天,這本書的出版具有積極作用。
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分享了“布局‘東數西算’ 發展算網產業”的主旨演講。他認為,當前我國網絡基礎設施規模位居世界第一,數據中心規模位居世界第二,“東數西算”加快推進將有效激發數據要素和算網協同產業發展,還將催生新產業和新業態。而算網產業包括但不限于大數據產業,具有產業鏈條長、投資規模大、帶動效應強的特點。
國家發改委國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產業發展部主任單志廣作了“‘東數西算’的機遇與挑戰”的主題分享。他表示,在機遇方面,“東數西算”工程對相關產業鏈的投資拉動有非常好的效益;“東數西算”能夠優化數據中心建設格局;對“3060”整個發展的能耗指標也具有重要意義。在挑戰方面,“東數西算”的成本核算需要精算;在實施過程中面臨算力網設施的原有節點與新增節點銜接聯動、“數”“算”供需匹配度及安全性保障、算力網絡的統籌調度和運行機制等挑戰。
在新書發布環節,該書作者何寶宏與任麗娜為新書揭幕。何寶宏分享了該書的創作過程以及創作感想。他認為,目前的思想、理論落后于時代發展,亟需在思想、理論方面取得新的突破,用于指導整個社會的發展。以史為鑒,該書重點思考了從算盤到計算機,再演變成今天的算力,算力成為了像水和電一樣的資源。
最后,在以“‘東數西算’新使命、算力網絡新價值”的主題圓桌對話環節中,與會嘉賓展開了思想碰撞。何寶宏表示,國家作出“東數西算”工程的戰略性部署,是因為算力正從單點產品發展為構成全社會的基礎設施,并逐步成為發展數字經濟的核心,其關鍵要素是算力基礎設施的網絡化。趙慧玲認為,算力網絡是開啟算力新時代的信息基礎設施,也帶動了產、學、研、用等各個領域的價值提升,對整個社會的智能化轉型的價值非常重要。常成則指出,算力網絡的出現主要是為了解決計算需求與資源分布不均的矛盾。華為作為ICT基礎設施提供商,為算力網絡提供業界領先、自主創新的算力底座。近期,作為“中國算力網”一期工程核心板塊之一的智算網絡也已上線。
未來,“東數西算”作為新理念,將長期需要政企產學研等各方的進一步交流與合作,共同促進“東數西算”工程落地,為中國數字經濟發展凝智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