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參考報 發布時間:2021-10-29 22:36
“美好生活共同向往”。在“雙十一”步入第13年之際,天貓宣布將致力于打造一屆低碳“雙十一”。今年天貓“雙十一”首次設立專門的綠色會場,發放1億元綠色購物券,鼓勵用戶購買低能耗家電及綠色認證商品。不僅如此,11月1日起,全國六萬個菜鳥驛站將上線綠色回箱計劃,家電行業聯合螞蟻森林推出18400g能量球獎勵購買低能耗家電,閑魚鼓勵用戶淘汰高能耗舊家電……一系列綠色消費行動將在今年“雙十一”得到實踐。
據了解,當前“ESG(環境、社會、公司治理)戰略”已成為阿里巴巴兩大社會價值戰略之一,而阿里也將與合作伙伴和客戶一起,搭建綠色、可持續的新商業生態。
首次設立專門綠色會場
“綠色”成為今年“雙十一”關鍵詞
在阿里巴巴集團首席技術官程立看來,“雙十一”不僅是盛大的消費場,更是巨大的減碳試驗場。
“經過12年的運營,‘雙十一’已成為全球消費者的購物狂歡盛典。除了給消費者、商家提供價值以外,進一步提升社會價值是今年‘雙十一’方案策劃之初就明確的使命。”天貓“雙十一”項目負責人鄭黎清坦言,之所以提出綠色“雙十一”主題,一方面是響應國家提出的綠色低碳生活方式的倡議,另一方面也是順應消費者需求。目前,在天貓上的綠色消費趨勢日益明顯,循環、有機、節能等綠色關鍵詞在天貓上的搜索量一直在持續上升中。
能源與技術側有步驟的減碳,是整個“雙十一減碳計劃”的重要發力點。記者了解到,在用能方面,今年9月,作為首批全國綠色電力交易主體,阿里巴巴率先交易1億千瓦時綠色電力,成為互聯網行業綠色電力交易主體。“雙十一”期間,預計阿里張北數據中心將使用綠電近3000萬千瓦時,減排二氧化碳2.6萬噸,減碳量預計較2020年同期增長100%。
“618”期間,阿里巴巴提出的綠色GMV概念也將在“雙十一”得到延續。一是通過算法優化使單位算力耗能下降;二是風電、光伏等清潔能源占比的提升帶來單位能耗碳排放下降;三是運用智能裝箱、地網光伏帶來物流環節減碳。據介紹,通過技術能力的提升,今年“雙十一”每一筆訂單在交易環節的碳排放,將在“618”降低17.6%的基礎上進一步減少。
在綠色供給方面,本屆天貓“雙十一”首次設立專門的綠色會場,并發放1億元綠色購物券,鼓勵用戶購買低能耗家電及綠色認證商品。在玩法層面,淘寶搜索“綠色雙十一”即可進入,在“滿200減30”的折扣基礎上,會場內綠色商品可再疊加“滿1000減100”或“滿100減10”的綠色購物券。
入駐“綠色會場”的50萬款商品符合綠色食品、有機食品、中國環境保護產品、中國低碳產品、綠色產品、中國能效標識、中國水效標識、新能源汽車等國家八大認證標準,覆蓋食品、家裝、消電、母嬰四大行業,拉動2000余戶商家一同參與到擴大綠色低碳商品供給的場景中來。其中,特斯拉、小鵬、奇瑞QQ冰淇淋、五菱、歐拉、哪吒、威馬、零跑、上汽通用別克/雪佛蘭、比亞迪、北京現代等品牌的新能源汽車也加入到天貓綠色會場。
更多的綠色消費行動正在全面展開。11月1日起,全國六萬個菜鳥驛站將上線綠色回箱計劃,同時約一萬家驛站還將承擔循環包材寄件使命,讓快遞箱更好地實現“二次漂流”;家電行業聯合螞蟻森林推出18400g能量球,獎勵用戶購買低能耗家電;閑魚鼓勵用戶淘汰高能耗舊家電,實現全屋家電綠色煥新。
同時,金融服務也在向綠色低碳生產傾斜。為鼓勵生產和銷售綠色低碳產品的商家,今年“雙十一”期間,天貓將聯合網商銀行提供“綠色0賬期”服務,為通過認證的八大類綠色商品在“發貨即墊付貨款”的基礎上,再延長半個月。
此外,天貓還將聯合重點商家共同發起綠色商家聯盟倡議,旨在推動從算法、數據中心、能源到物流、倉儲、供應鏈、消費方式的全方位低碳化,讓綠色消費主張走進千家萬戶。
倡導綠色消費
減碳重在可持續
近日印發的《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要求,加快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擴大綠色低碳產品供給和消費,倡導綠色低碳生活方式。同時,《“十四五”電子商務發展規劃》指出,引導電子商務企業主動適應綠色低碳發展要求,樹立綠色發展理念,積極履行生態環境保護社會責任,提升綠色創新水平。
而在“雙十一”前夕的烏鎮第八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上,阿里巴巴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張勇就已宣布:“ESG(環境、社會、公司治理)戰略是阿里巴巴的兩大社會價值戰略之一,阿里將與合作伙伴和客戶一起,搭建綠色、可持續的新商業生態。”
值得一提的是,“減碳”在阿里并不是短期目標,更是長期可持續的常態化行動。程立透露,“一路向前”項目今年的目標是單位交易成本下降10%,碳排放下降15%,我們將按照這一目標堅持下去。減碳是循序漸進的,我們會有序推進目標,和產業節奏實現匹配。
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ESG負責人陳龍也表示,阿里減碳并非“運動式”減碳。他指出,阿里的目標是“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但如果商品不是綠色的就將沒有生意可做。因此,從長期來看,要讓消費者養成綠色消費的習慣。“這是一個大家看得到的未來,只不過要花很長時間把它做好。”
在聯合國環境國際資源專家委員會專家、中國人民大學環境學院教授靳敏看來,綠色消費過程中的最大問題是綠色消費市場的建立。一個健康的綠色消費市場需要規則、技術與信任機制。她把平臺看作連通供給和消費的橋梁,電商平臺因為一端連接消費者,一端連接商家,具備推動綠色消費的天然優勢,能有效推動產品全生命周期綠色供應鏈。同時,電商平臺掌握著消費者的一手信息和需求,龐大的數據會為綠色消費行為和綠色產品信息的收集和溯源提供良好的基礎。這樣,既可以對消費者實施精準化的綠色營銷,也有助于規范商家的產品供給。
打造綠色基建
阿里云賦能企業減排脫碳
在打通自身節能減排內環的同時,阿里也在積極向社會輸出數字化能力,力促生態企業脫碳減排。阿里云此前發布的零碳云計劃明確了加快推進自身減排、輸出數字減碳能力、支持綠色技術創新等一系列舉措,這些都瞄準一套更為綠色低碳的數字商業基礎設施。
據了解,2020年,阿里云自建基地型數據中心共交易清潔能源電量(含天然氣交易電量)4.1億千瓦時,同比上升266%;減排二氧化碳30萬噸,同比上升127%。清潔能源使用量與二氧化碳減排量均為全國互聯網行業領先。位于廣東河源的阿里云數據中心也將于2022年100%使用可再生的清潔能源,這將是國內率先實現碳中和的大型數據中心。
據第三方咨詢機構IDC預測,未來四年,持續采用云計算可減少碳排放10億噸,相當于抵消400個火電廠的年排放量。
阿里的綠色基建不止于此,程立在今年4月表示,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有序推進,將會帶來技術上的系統性變革。他認為,平臺減碳有“三個環”:實現企業自身發展中的減排是“內環”;助力平臺企業、行業脫碳為“中環”;推動消費低碳環保是輻射范圍更大的“外環”。據了解,當前阿里已在能源、鋼鐵、零售等多個行業積極賦能,通過數字化力量提升企業的“綠色值”。
例如,攀鋼集團與阿里云合作后,引入工業大腦對煉鋼全流程進行工藝優化,打造攀鋼鋼鐵大腦。整個工藝優化覆蓋脫硫、提礬、轉爐、配合金、精煉、連鑄等多個環節。在試點階段,僅對其中三個工序做出工藝優化,就實現噸鋼生產節約一公斤原料。目前,攀鋼鋼鐵大腦已順利投入運行,在鋼鐵原料消耗上,每生產一噸鋼可以節省1.28公斤鐵,相當于每年減少563萬噸,每年可節省1700萬元煉鋼成本。
以垃圾焚燒發電為主營業務的瀚藍環境與阿里云合作后,引進人工智能技術,既學習了老師傅們的經驗,也避免了人為因素的干擾,實現垃圾焚燒過程自動化,燃燒穩定性提升23%,并降低了氮氧化物等有害氣體的排放。
在銀泰百貨,這里的空瓶回收機進行了升級,化妝品空瓶不僅能兌換銀泰喵街紅包直接當錢用,次日還能領取螞蟻森林綠色能量,通過和螞蟻森林綠色能量的打通,吸引了更多年輕人的關注和參與。
在陳龍看來,技術、能源和經濟構成了三角關系:能源提出問題、經濟激發動機、技術解答問題。他認為,雙碳的未來會朝著“數字技術驅動的循環經濟”邁進。數字經濟是“參與者經濟”,是影響所有人的經濟形態。
“在這個時代,‘綠色’要真正成為一種發展要素,驅動改變生產和消費的行為。而阿里巴巴作為平臺的意義,不僅在于用數字技術連接商家和消費者,更是用一種商業創新生態,協助將所有的能力串通起來,與全社會一起前行。”陳龍說。